艦これ同人推荐番外 汉化作业开始啦

http://kcyuri.com/archives/8242
鉴于在群里抓到了一个嵌字,所以我要整点想推荐的作者的汉化,这是试水作,所以今后请多指教啦。附赠两张扫图实验作,顺便传播一下这充满希望的画面。

内容好像有点少,我确实还挺想这样水完一篇文的,不过既然都开了一个新草稿,就多写一点吧,聊一聊因为相当有知名度所以我应该不会介绍的作者。

いど(twi:@idonum) 脱亚入欧

说到现在的舰C同人,就是ido呢,印钞机级别的画图速度,无处不在的亚文化梗让我很难评估这人的文化背景,这种充满着欧美文化印记却十分二次元的创作者,总会让我想起来一个人,欧陆节拍yuro。事实证明yuro是印尼人,算是半个英语native speaker,理论上接触欧美文化是没有啥障碍的,而ido就是个标准的日本潮男,很现充应该是没跑的。这里我大概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日本人的欧美风潮本土化是非常彻底的,无处不在的亚文化圈子,即各种各样的宅,无时无刻不在一点点降低语言这个门槛,作为大陆的亚文化爱好者,那是十分令人羡慕的环境;第二,砍口垒作为一个有着很浓重日本印记的游戏,其海外舰能够吸引此人,可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官方也好同人也好,砍口垒对外国人的塑造已经超越了刻板印象的范畴呢;第三,要嘛是这个人家里有矿,要嘛是在日本光靠卖同人志就能养活自己,鉴于做同人的大款,或者说有闲阶级才有这么多时间整如此多的业余创作,我倾向于前者,所以什么时候他会商业出道呢?亦或者,自由价更高。
好吧似乎说得有点歪,不过即使纵观整个cm,ido都是壁摊里头极难确保set的,而由于标准的限一,二手市场也很少有愿意出手的人。而ido本人,在业内的角度,几乎完全是一个外人,甚至砍口垒这几年的同人合集上也并没有他供稿的记录。是的,从15年出第一本同人志之后,16年开始每年至少都会有两本单行本级别的同人志,稳定而高质,但是此外并没有任何作品。他的推特洋溢着美式的乐观精神,一年两次的cm完全不是什么负担,在现在这个阶段,他是如此的享受自由创作,希望这个状态能永远持续下去吧。反过来,不仅是单行本的页数,每页的文本量和个中文化梗更是译者的噩梦,当然看起来虽然r18里头砍口垒早就不是什么热门题材,但是ido的翻译从来没有缺席,在这点上,同样希望可以再接再厉吧。

比村奇石(twi:@Strangestone) 昙花一现

可能是最后一张魔性之潮,这个推特上的摸鱼系列最终停止在了第38张。

如果你要我找个人来代表cm上的砍口垒同人作者们,嗯我并不会选比村,不过5、6年过去了,魔性之潮确实还是同人志书店里最畅销的砍口垒同人志之一。就现在砍口垒的状态来看,我是没啥底气说什么砍口垒的同人创作成就了比村的,虽然在这之前他确实只是个半路出家的大龄漫画家,即使他充满特色的瞳孔表达方式和sao这种龙傲天作品一点也不合拍。相互成就,应该还是这么形容的吧,那是砍口垒崛起的2014年,cm异军突起连坐数年,商业化动画化全面展开,而在众多知名不知名作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却是一本怪异寡淡,充满日本式的晦涩隐喻的你甚至说不上是R18还是全年龄的同人志,魔性的潮。那段时间对这东西的讨论深入而广泛,简直要成为什么学一般,分析贴层出不穷,而你大概根本就没法从这本异色的爆款本子上获得任何性快感,当然,潮是哪位,也无比模糊。
和比村后来的作品比较,魔性之潮简直是一本天书,但是他组成了我对砍口垒最早的印象,晦涩,不明觉厉,还有对异域文化的莫名好奇心,很巧,游戏本体最早的游戏体验也给我了一样的感觉。那是砍口垒同人创作的黄金时代,你可以在曾经的摊位目录中找到业界最最当红的作者自愿画着他们眼中的舰娘,但是对我来说,那说不定也是最坏的时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潮水过后,对游戏的热爱远比对热度的追逐更宝贵。

NONCO (twi:@nonco331) 人生一梦

如果说ido的作品对翻译人员来说是hard难度的话,那nonco大概就是地狱难度了(猫兄汉化辛苦了呢......————搬运君注)。放浪不羁的手写体和不明所以的感情表达,让我连最基本的阅读都困难,让我去找对应的词还是饶了我吧。关于nonco的译作我还有点可以说的,但是我并不想提,贴吧的汉化作品大多数应该已经被一次性清空了,那段时光就当不存在吧。
非要说的话,nonco也算是高产的那类作者,作为不多的在cm后的炮雷(一般是不到一个月的间隔,但是同样是在东京,是不少人拜晚年或者补cm落选新刊的时间点)还能掏出小册子的作者,虽然是和yumi合著吧,nonco笔下的舰娘们总是感觉自带喝醉debuff,当然,商业出道之后,写的也是居酒屋的醉醺醺的故事,不知道这是不是日本人生态的一种映射,对于很多日本大叔来说居酒屋是几分之几个人生呢。总之,我还挺喜欢这种,怎么形容,无厘头的感觉。说到无厘头一般是来形容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一种编剧方式的好像,不过考虑到香港娱乐的黄金年代受到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很大的影响,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也受了脑洞巨大的日本人影响呢。还有一点,ido对于业内来说是块完全的白纸,相对的,nonco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常常出现在奇奇怪怪的半官方合同志上,最典型的,就是19年的平成同人大赏,首先就是nonco的出现显得非常突兀,nonco那个时候可是几乎没有任何商业作品的,但是仍然和众多成名画师并列,然后就是在普遍在90年后00年初接触二次元文化的一群人中,给砍口垒留了个位置,让明石登上了那本的封面的一角。不过不只是这本比较出名的,还有一些动画人在动画播出之后合作推出的纪念动画完结的合同志,也能见到nonco的署名,就不禁给我一种这人深不见底的感觉。动画业界水深火热,他曾经出现在哪部片子的staff里头了吗。

Mtu (twi:@MtU17830715) 七年之痒

呃,这人好像没啥好介绍的,就,简单粗暴,服从人类的本能。总之我其实并不是很能理解想要看胖次是一种怎样的欲望,只能看胖次的话对我来说好像,并没有啥吸引力。只是一个貌似是外国人的人就这样敲开了日本业界的大门,成为了一个自由插画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究竟是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退化到只能欣赏如此直球的作品,还是说日本这个文化圈足够多元并包呢。当然这人对我来说最奇妙的一点应该是,啊,他怎么还在画砍口垒啊,他怎么还没画完所有人的胖次啊,然后一看,离新船还要画好久的样子,明明出了两本驱逐舰胖次,新的两本还是在画朝潮级,简直就像是游戏本体一样,七年之痒。究竟应该说又臭又长,还是说细水长流呢,这还真是,难以评价。

バシウス (twi:@Bacius9) 喜剧人生

看到这片假加这不明觉厉的画,大概你应该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这是谁,不过只要提到神经病镇守府,应该不少人立马就会联想到那些表情包。作为十分优秀的单元剧作者,每一本的剧情都行云流水,误解环环相扣,再加上优秀的画面表达能力,简直不用知道她们在说什么都能看的很开心。回头一看,发现这人曾经的画作简直是个美术科班的玩意,大有降维的感觉。国内大概也有类似的情况,老累是美国的正经美院出身,却俨然成了二次元画师这座金字塔上的嘴臭女王。不过这人要是没有科班背景,我只能说,我作为一个只能大概分出美术史最大派别单位的人,看到一个普通人能画出这个水平的画,更觉得敬佩了。用一句标准格式来形容的话,明明可以靠画功成为大神,却一定要画傻屌漫画。虽然说有说法是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不过我觉得笑着哭这种事并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生活中大变故少而小幸事多,能感到开心大概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吧。不需要门槛的阅读,希望神经病镇守府永远开张。(欢迎来再看一遍夕立的信哦http://kcyuri.com/archives/8545 ——搬运君注)

こるり (twi:@ko_ru_ri) 进退维谷

嗯,又是一个本身的作品没啥好说的作者,总之川内三姐妹很可爱就是了,在这里我就扯扯同人的商业化好了。介绍同人作者的时候时不时会需要提到一个信息,商业出道情况。如果非要说的话,同人和商业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同人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盈利纯看兴趣的行为,但是考虑到每年cm的盛况,靠同人吃饭有没有可能呢,我想应该是有顶尖的作者是能够靠广出两本同人志就吃一年的,但是这种地位的人应该做什么都能吃饭所以反倒不会太在意同人志的销量什么的。让我距离的话就是米山舞,出的前几本同人志都是comitia上抢破头的东西,因为不怎么通贩,即使在booth上有卖过,也很快就会售罄,一直到上届cm才开始通过同人志商店大规模通贩(顺便补了基本以前的,二手市场大崩溃。)。所以总的来说,绝大部分的同人作品还是能很好的保持自己的爱好者出品的性质的。反过来,商业化对同人作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制作同人志和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作品的便利性大大增加(当然还有作画软件和绘画方法的普及),众多同人作者成了各大出版社(当然更多的好像是网络漫画平台)的发掘对象,然后就,很明显的,本职工作一般是优先于兴趣的。接着举例子,森永ミキ,我想大家应该都挺熟悉的,干杯的作者,除了干杯还有一本自己的连载《旅する海とアトリエ》,同人这边基本上就等于彻底搁置了。砍口垒官方出的这些漫画,柚木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也不要忘了加油吹雪和目安箱也是曾经的同人作者来执笔的。不过,反过来的情况也挺多的,已经成名的作者来摸砍口垒的鱼,嗯,尤其是在砍口垒的全盛期,我比较喜欢的是广江礼威的三部曲,不愧是专业的。还有那种固定给色情杂志供稿的人来画几乎没有黄段子的日常漫画,不知道是不是平时工作画多了。
当然,这和koruri有啥关系呢,我只能说他大概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就产量来说大概是个全职画同人的作者,或者说插画师。自由职业者听起啦很美好,能做自己爱做的事,但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应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没有统计过,但是他大概是同人展会出勤率最高的那批作者之一。有些人总是在担心自己喜爱的作家下次没有新作品展会不来了,但是看着koruri的出席情报简直是日本同人志展会科普···所以当我想推荐什么的时候,一般是会很不情愿的想起来然后觉得只是刷脸都让很多人记住了吧,然后打消那个念头。话又说回来了,我们究竟在同人上追求什么呢?感官刺激,繁荣的错觉,还是高地?我想作为大手作者,这个帽子既是前进路上可能的垫脚石,也是尚未摆脱的桎梏吧。
先写到这吧,其实我直接看原本比较多,国内传播的比较多的作品是哪些我还要研究一下。那么,三人成虎,猫岛汉化组请多指教。